贾·莫兰特因损害球队利益的行为被禁赛一场后,于周一回归赛场(据报道,在孟菲斯灰熊队负于洛杉矶湖人队后,主帅图奥马斯·伊萨洛当着全队面指责莫兰特缺乏领导力且场上表现不佳,这位超级巨星的回应并不友好)。他复出后的首次发言并未展现出和解的迹象。
当被问及是否仍怀有昔日的“打球快乐”时,莫兰特仅以“没有”作答。此后与记者的互动中,被动攻击式的紧张氛围扑面而来。
这不禁令人质疑:莫兰特究竟为何如此愤怒?据平博记者沙姆斯·查拉尼亚透露,从莫兰特的角度看,问题至少之一在于伊萨洛的“轮换模式”。此事非同小可——超级巨星都有自己的比赛节奏,他们不愿被干扰。自上赛季伊萨洛加入灰熊教练组起,球队便开始缩短莫兰特的出场时间。
回溯2022-23赛季,当时莫兰特正朝着MVP轨迹前进,你会发现他基本打满首节和第三节,仅在第二节和第四节开场时稍作休息,随后在每节最后六分钟重新登场。
以周一为例,他在第一节6分19秒时下场,3分14秒时重新登场。第二节8分36秒下场,直到半场还剩5分41秒时才回归。简单计算可知,他每次上场约5-6分钟,随后获得约3分钟休息时间。
因此每次上场时间缩短,休息间隔也随之缩短。这种频繁进出场、单次上场时间不足以进入状态的节奏,显然可能打乱某些球员的比赛韵律。对此存在两种观点,伊萨洛周一从球队角度详细剖析了决策机制。
“我完全理解球员们的顾虑,”伊萨洛谈及球员对频繁中断比赛时间的抵触时表示,“许多球员职业生涯中都习惯于长时间连续作战来寻找节奏。但篮球运动正如同其他全球性团队对抗项目一样在不断进化,对比赛强度的要求日益提升。我们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
设计子模式需要大量规划和直觉。我认为人们常忽略的是,子模式的实际产出在于优化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结果。这才是子模式的唯一目标——从中发掘竞争优势。
若你完整观看了视频,便会发现伊萨洛随后探讨了问题的另一面——莫兰特似乎更倾向于采用的打法。他承认在较短出场时间内,球员节奏可能受到破坏的风险,这种风险不仅影响个体,更会破坏通过反复磨合建立化学反应的阵容整体性。因此,这绝非盲目或未经深思熟虑的决策。
但在伊萨洛和灰熊队的现阶段考量中,当今比赛对每位球员更高的强度要求,其重要性超越了其他顾虑。如今比赛节奏极快(灰熊队节奏排名联盟第7),加上场上每位球员都具备投射能力,每位球员需要覆盖的防守空间也大幅增加。由此可见,球员疲劳加速实属必然。若强撑疲惫继续比赛,效率下降、受伤风险等后果便成为合乎逻辑的担忧。
冰球运动始终遵循着这样的逻辑。即便是顶尖球员也只能进行极短时间的比赛,因为他们在场上的每一刻都在全力以赴。这种轮换不仅让莫兰特这类球员保持最佳状态——他极度依赖突破过人、依靠速度碾压全场——更可能创造与对手超级巨星对决的良机。当莫兰特补充完氧气重新登场时,那些未采用类似轮换模式的对手球星,很可能已处于体力透支的边缘。
此处并无绝对对错之分。若存在标准答案,所有球队都会采用相同的轮换模式。这需要平衡球队数据分析与球员个人偏好。莫兰特或许认为自己有权掌控出场时间,但必须指出的是,他已不再是昔日的超级巨星。
换言之,若你是卢卡·东契奇、尼古拉·约基奇、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扬尼斯·安特托昆博,或是当今NBA其他真正意义上的超级巨星,或许能在这些事务上拥有最终话语权。但若你是贾·莫兰特,基于我们即将探讨的纯粹产出数据考量,你显然不具备同等影响力。
在周一孟菲斯灰熊队负于底特律活塞队的比赛中,莫兰特15投5中(三分球4投0中),本赛季至今三分命中率仅为13.8%(36投5中),整体命中率也只有39%。他向来不是精准射手,但曾有段时间似乎正朝着合格水平迈进——至少在训练投篮环节表现尚可。然而这种状态早已不复存在,更无法掩盖他如今显露出的致命缺陷:作为控卫,他无法弥补自己投篮命中率持续低迷的问题。在当今篮球赛场,这无疑是控卫最致命的缺陷。
对于不熟悉这些数据含义的读者,“篮下出手频率”指莫兰特总出手中来自限制区(四英尺内)的占比(或过往数据)。可见莫兰特处于“未来MVP”巅峰期时,近半数出手来自篮筐区域,但该数据已持续下滑至低于图表所示水平(据Cleaning the Glass统计,周一开赛时实际占比仅25%)。
与此同时,根据CTG数据,截至周一比赛前,莫兰特本赛季37%的投篮来自远距离中投(15英尺至三分线之间)或三分线外,这一比例远超其职业生涯任何时期。换言之,这位外线投射能力欠佳的球员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地尝试远投——这种趋势延续了近五年的发展轨迹,其结果毫不意外地体现在各项数据全面下滑:无论是禁区得分、球员效率值(PER)还是其他各项指标均呈下降态势。
显然,这为莫兰特在孟菲斯的职业生涯增添了新的复杂维度。灰熊队正试图让他回归那种持续冲击篮下、立足禁区和篮筐的打法,他们显然认为即使可能牺牲节奏稳定性,也要让他以更高效率打更多时间——这种权衡是值得的。
或许他们错了。但归根结底,即便在职业层面,教练对这类决策拥有最终话语权。这可能导致教练下课(泰勒·詹金斯对此深有体会——上赛季因莫兰特不满球队放弃其偏爱的挡拆战术,在剩余九场比赛时被解雇),或球员被交易,但在上述情况发生前,这终究不是莫兰特能决定的事。
无论如何,这场风波似乎都不会以和解收场。通常当NBA超级巨星(莫兰特仍坚信自己具备这样的实力)如此固执己见时,双方的和解之路早已断绝。若未来几周莫兰特的名字出现在交易传闻中,请勿感到意外。







